学院始建于19932月,最初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专科),20062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19月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53月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20228月更名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646人。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网络工程)、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软件工程),安徽省特色专业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徽省特色产业学院1个。学院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省虚拟仿真实验室3个,省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2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12个,研究与创新实验室3个,企业联合实验室1个,企业合作研究所1个。

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安徽省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安徽省大学生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华为ICT大赛等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近三年荣获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博士40人(含在读)。拥有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特支计划人才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2人;汤山学者1人,汤山英才2人。并形成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以及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学科3支科研创新和服务团队。

学院教师出版著作、教材25部(其中省“十一五规划教材”6本、“十二五规划教材”4本、“十三五规划教材”3本、安徽省一流教材4本);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等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专利100余项;完成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教学考试软件1项,省级教科研项目60余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1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二等奖1项;安徽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教育部协同育人校企合作项目3个、安徽省精品课程2门,安徽省专业建设与改造项目1项(网络工程),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2项,安徽省大规模在线课程示范课程(Mooc课)9项,安徽省教学示范课程11门,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个,省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2个。


(以上有关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5519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