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培育)研究人员马俊超在污染物潜在人体蓄积性差异的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nalysis of potential human accumulation differences and mechanisms of environmental new flame retardants: Based on in vitro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二区,IF:8.2)。
研究内容简介:
通过8种新型阻燃剂(NFR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的结合效应发现,8种阻燃剂对HSA结构损伤较小,但分子间结合强度(5.84 × 103–7.84 × 106 L/mol))和结合位点差异显著,表明不同NFRs具有不同潜在人体蓄积能力。通过进一步分子动力学模拟等量子化学计算分析发现,NFRs分子体系以及NFRs分子表面静电势的大小和分布是决定NFRs在HSA上结合位点和结合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为理解污染物潜在人体蓄积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NFRs新产品设计、研发以及新兴污染物的筛查和管控。
期刊简介: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国际环境领域权威期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以提高公众在危险物质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风险以及相关管控措施等方面的认知。
(文、图/马俊超 初审/宋云洪 终审/陈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