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巢湖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立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工作领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安徽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省55个少数民族成分俱全,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9.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6%。回族、满族、畲族为我省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83%,居全国第9位。少数民族在全省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沿淮淮北多且相对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全省现有9个民族乡、1个民族农场(享受民族乡待遇)、1个民族街道(享受民族乡待遇)、13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102所民族中小学。
必须准确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地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民族理论来源,根植于中华民族大统一历史传统,内化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实践。为了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服务于安徽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巢湖学院于2024年6月25日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二、巢湖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方向
根据本研究基地人员的学术研究方向,拟定为五个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融合和共同体理论研究。
2.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体思想识别与近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共同体意识塑造意研究。
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
4.中国式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安徽经验研究。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三、科研队伍和力量
本基地依托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校内其他院系的相关研究人员,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优良、职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现有人员共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18人)、理论功底扎实的研究团队,近年获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等高等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部(篇),科研成果获省级奖励多项。已经形成了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团结协作的科研团队。
基地科研人员一览表  | |||||
姓 名  | 性 别  | 年龄  | 专业职务  | 学 位  | 研究专长  | 
董颖鑫  | 男  | 1968.5  | 教授  | 博士  | 乡村治理  | 
简红江  | 男  | 1974.10  | 教授  | 博士  | 科技哲学  | 
张安东  | 男  | 1964.12  | 教授  | 博士  | 历史学  | 
杨芳  | 女  | 1978.9  | 副教授  | 博士  | 传统文化  | 
石庆海  | 男  | 1980.3  | 副教授  | 博士  | 中共党史  | 
屈卡乐  | 男  | 1988..7  | 副教授  | 博士  | 中国史  | 
肖迎春  | 女  | 1978.1  | 副教授  | 博士  | 政治学  | 
郭启贵  | 男  | 1969.10  | 副教授  | 博士  | 科技哲学  | 
魏光启  | 男  | 1979.6  | 副教授  | 博士  | 国际关系  | 
吴卿  | 男  | 1986.4  | 讲师  | 博士  | 中国哲学  | 
过慈明  | 女  | 1977.6  | 副教授  | 博士  | 历史学  | 
贾少俊  | 男  | 1980.2  | 讲师  | 博士  | 思想政治教育  | 
胡茂盛  | 男  | 1979.2  | 副教授  | 博士  | 历史学  | 
张秀娟  | 女  | 1992.6  | 讲师  | 硕士  | 中国哲学  | 
刘斌  | 男  | 1975.11  | 讲师  | 博士在读  | 历史地理学  | 
丁贝贝  | 女  | 1993.3  | 助教  | 硕士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王海燕  | 女  | 1993.9  | 讲师  | 硕士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开琛  | 女  | 1988.8  | 讲师  | 硕士  | 思想政治教育  | 
张飞雄  | 男  | 1971.1  | 讲师  | 博士  | 政治学  | 
徐二花  | 女  | 1991.6  | 助教  | 博士  | 中国哲学  | 
金辉  | 男  | 1993.6  | 助教  | 博士  | 思想政治教育  | 
廖梦琦  | 女  | 1993.7  | 助教  | 博士  | 国际政治学  | 
姚钰婷  | 女  | 1995.5  | 助教  | 硕士  | 外国哲学  | 
通过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努力形成一批可操作、可检验、可评价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建成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为核心,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基地专家智库团队等为支撑,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