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合肥工业大学王岩教授讲座 | ||
报告人: | 王岩 | |
报告题目: | 缺陷态铜基催化剂的电催化转化性能研究 | |
2025年3月25日 | ||
报告地点: | 致知楼报告厅 | |
主办单位: | 科研处、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
报告人简介: | 王岩,工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Rice University公派访问学者,2023年入选安徽省高端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重点研发等课题研究,在Science Advance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Materials Today、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荣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优秀青年研究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一等奖、合肥工业大学“立德树人奖”等荣誉。 | |
报告内容: | 电催化还原CO2生成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目前世界科技前沿的热点和新兴领域。Cu基材料作为电催化还原CO2的催化剂,其自身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成分、表面氧化状态和暴露晶面等因素对电催化CO2还原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影响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报告人课题组深入探究了Cu基材料的表界面属性与电催化CO2还原性能间的构效关系,揭示材料自身各因素对CO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效率的影响规律,探明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在电化学重构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类型和表面成分对促进CO2还原生成乙烯等多碳产物的作用机制。重点研究Cu基材料在电催化还原过程中的表界面组分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原位表征手段揭示微观结构和表面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与电催化CO2还原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u基氧化物在电化学还原过程,自发地发生结构相变和成分转变,重构产生丰富的晶界、孪晶或层错等缺陷并作为高活性催化位点,促进电催化还原CO2生成乙烯等多碳产物。报告人进一步拓展了催化剂材料体系和电催化转化应用的领域,实现了Bi基催化剂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制备氨和多碳酰胺产物的性能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