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9日,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星火课堂”实践团奔赴合肥巢湖市、宣城郎溪县的5所乡村小学及社区,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团队不仅开设“一对一”课业辅导和趣味学科乐园,还通过感统训练、科学实验等多元方式全面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围绕文化传承推出非遗体验小课堂,并以防溺水教育为重点,筑牢儿童安全防线,用青春智慧与温暖陪伴,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在夏阁镇中心小学,剪纸课上的氛围格外温馨。志愿者们将剪刀和红纸分发到孩子们手中,一步一步带领他们走进剪纸的世界。“大家看,这个‘福’字,左边像一个人跪地祈福,右边是‘一’和‘口’。古人常说‘一人一口田,就是福’。”志愿者一边讲解,一边指尖轻抚剪纸纹路,“巢湖剪纸讲究‘千刻不落,万剪不断’,正如我们的文化根脉,永远不能断。”话音未落,剪刀已在红纸上灵巧游走,转眼剪出半朵祥云。孩子们兴致勃勃,纷纷动手尝试,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跃然纸上——精致的“福”字、憨态可掬的生肖、巢湖湿地的剪影……它们被郑重地贴在教室墙上,也把文化的种子悄悄种进心田。
志愿者们巧妙融合知识与趣味,带领孩子们遨游于广阔的知识海洋。郎溪县中港社区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大学生志愿者送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这些天的陪伴,如同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
针对儿童成长的实际需求,实践团系统构建了“思想引领、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思维锻炼、文化体验”五大模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成长支持。尤其关注心理健康,通过“我的自画像”心理团辅活动,引导孩子在创作与表达中认识自我;“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则让孩子们写下烦恼投入信箱,志愿者一一回信,用文字传递温暖与建议。
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持续推行“6+3”与“3+3+3”帮扶机制: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档案,实施个性化成长计划。每名志愿者至少对接一名儿童三年,三人一组开展接力陪伴,守护孩子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成长,真正做到“因需施策、长久关怀”。
星火课堂实践团由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审计学、会计学等专业的12名志愿者组成,分成两组奔赴实践地,累计授课超300小时,覆盖儿童200余人。
实践团负责人李文静表示,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提前与实践基地深度对接,走访调研地方特色,量身定制课程方案,反复打磨教学细节,制定周密安全预案,从课程设计到活动保障,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还记得‘小吸管搭世界’的课堂上,创新的火花和团队协作的默契一起迸发。在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下,汽车、火箭、宝塔、背包纷纷‘诞生’……”团队成员梁亦武回忆道,“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积极参与的身影,我们深感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春之爱,点亮童心。自2014年至今,“星火课堂”实践团已连续开展爱心支教11年。他们始终致力于打通服务乡村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持续陪伴与乡土文化浸润行动,切实增强儿童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十一载春秋更迭,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以初心为笔、以行动为墨,在广阔乡村接力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故事。(文/储岚霖 图/“星火课堂”实践团 初审/李阳 复审/何冬冬 终审/管超)